近日,廣鐵中院與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聯合組建的物流糾紛調解工作站正式掛牌成立。廣鐵中院、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廣州鐵路運輸法院有關負責同志出席。

物流行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筋絡”,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地區的貨物流通、商品周轉和經濟運行起著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隨著全省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廣鐵法院涉物流行業的民事爭議近年來也相應有了較大幅度增長。
2021年以來,廣鐵兩級法院共審理廣州地區運輸合同糾紛案件2000余件,占全部受理的民事案件總數超50%。這些矛盾糾紛的增長,占用了大量的司法資源、加劇了人案矛盾,增加了物流相關企業之間的信任成本和維權成本,給物流行業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深化人民法院參與和融入社會治理,“抓前端、治未病”,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自去年6月以來,廣鐵兩級法院與省物流行業協會積極圍繞實質化解物流行業糾紛進行了深入探索,建立了專業化的物流行業糾紛調解工作機制,簽訂了《合作意見備忘錄》,并聘請了首批10余名行業特邀調解員。短短不到3個月時間,物流糾紛調解成效初顯。
如一起貨物運輸合同糾紛,兩物流公司簽訂承運合同,一方給付保證金,但合同未能實際履行,雙方因保證金退還的問題引發糾紛。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會長接到案件后,立即聯系雙方法定代表人,在了解清楚問題的癥結后,經過耐心細致的溝通、勸導,終于使雙方當事人放下心結,達成了和解。
該案是廣鐵兩級法院特邀物流行業調解員成功調解的第一個案件,為廣鐵法院物流糾紛實質化解起了示范帶動作用。

劉軍副院長指出,成立調解工作站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開展訴源治理、推動實質解紛的具體行動,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物流行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廣鐵兩級法院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一切向實質解紛用力的工作理念,先后構建了“調解+速裁+精審”審判工作新格局和“1+N+N”府院聯動實質解紛工作機制,將調解貫穿訴前、訴中和判后全過程,2023年成功促成數千件糾紛妥善化解,獲評2023年全省法院“十佳工作機制”。希望進一步加強協院聯動,提升調解工作站的行業調解工作能力水平,護航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把工作站建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連心橋”,推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案結事了、勝敗皆和。
“調解工作站”的組建,代表著廣鐵法院在探索推行“法院+”行業糾紛調解工作機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推動物流行業訴源治理、實現雙贏多贏共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注入了全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