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3-28 09:24:37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在第六屆中國產業投資高峰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進指出,做物流不是簡單地搞運輸、做配送和倉儲,而是要有好的物流解決方案,國內的高端物流業務都被外資拿走,本土企業只能做低端業務,說明中國物流業發展仍相對落后。
蔡進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物流業開始形成持續快速發展的格局。一是物流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長22.1%;二是物流增加值較快增長,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長14.1%,2010年占服務業比重16%,占GDP比重6.9%;三是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2000年~201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由19.4%下降到17.8%。
"這種發展格局不是短期的、階段性的,而是長期的、趨勢性的。特別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將為中國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更加巨大的空間。"蔡進說。
蔡進指出,我國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并極具成長性的物流市場,初步估計市場容量達到5.1萬億元。
"30年前,我們很難說有真正的物流企業,他們的發展是從本世紀開始的。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經營規模超過10億元以上的已經有近百家,大型物流企業經營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這在前幾年是很難想象的。"蔡進說。
與國外相比,中國物流業整體實力較為弱小,尚不具備國際競爭力。這些問題和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效率偏低。物流費用與GDP占比高出發達國家一倍左右。二是設施能力不足。我國與國土面積相差無幾的美國相比,物流基礎設施差距明顯。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數僅相當于美國的50%左右;鐵路營業里程數僅相當于美國的60%,平均每人只擁有7厘米長鐵路);載貨車僅相當于美國的11%。三是物流企業實力較弱。2006年,美國郵政服務公司營業額為727億美元,UPS營業額為475億美元,聯邦快遞公司營業額為323億美元。而我國最大的物流公司中國遠洋集團,2009年的營業額只有154億美元。四是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發達國家目前已經普遍實行供應鏈管理,而我國仍處在上世紀80年中期物流發展的水平。
"這些差距集中反映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很低,競爭實力還很弱。"蔡進說。
蔡進指出了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趨勢與機遇:一是擴張,做大物流產業。一方面,物流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十二五"期間,物流總額增長15%,增加值增長10%以上;另一方面,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將涌現出更多100億元以上的大型物流企業;此外,物流網絡體系進一步擴大。二是提升,做強物流產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供應鏈管理方式將得到更廣泛應用;提升物流經營模式,向高端化物流業務發展;提升物流基礎設施使用效率;提升物流技術,特別是物流信息化水平。三是融合,做實物流產業。物流業要與農業、制造業、商貿業密切融合,才具備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四是轉型,做精物流產業。逐漸由生產性物流服務向消費性物流服務轉變,在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上實現農超對接;在電子商務物流體系上實現快遞物流;同時,形成冷鏈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