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3-31 09:23:17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我國內河高等級航道"十二五"建設在湖北、江蘇、廣西三地同時啟動。"十二五"期間,全國內河水運建設總投資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兩倍;其中中央投資45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7倍。
內河水運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特點,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截至2010年,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不過,我國內河水運的優勢和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存在高等級航道里程少,規模化、專業化港區不足,船舶船型標準化程度低,與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銜接不暢等問題。
2011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決定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
交通運輸部制定了內河水運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要求:一是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力爭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比"十一五"末增加3000公里。二是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億噸,并提高港區的規范化、規模化、現代化、專業化。三是船舶平均噸位提高67%。即從"十一五"末的全國內河船舶平均噸位450噸,提高到"十二五"末的船舶平均噸位800噸左右。四是單位運輸成本較2010年降低10%。
目前,我國內河港口生產運營的碼頭泊位有2.6萬個。鑒于岸線是不可再生資源,"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將加強港口規劃實施監督,嚴格岸線使用審批,鼓勵公共碼頭發展,提高岸線、土地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尤其在岸線審批上,真正做到"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真正實現港口資源的優化整合,以總體上滿足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此外,為推動內河水運建設,交通運輸部還將加快推動《航道法》立法進程,完善省部際協調機制。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介紹:"目前在長江沿線,已經有比較完善的關于黃金水道建設的部省際間的協調和協商機制,"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和推進。"
為了構建綠色內河水運體系,交通運輸部將嚴格執行和逐步提高船舶排放標準,鼓勵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性能船舶。2013年1月1日起,禁止生活污水排放達不到規范要求的客船、載貨汽車滾裝船和單殼油船、單殼化學品船進入三峽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