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4-25 09:08:24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物流企業是能源消耗大戶,今年以來油價持續攀升,使物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雖然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物流服務價格減輕高油價壓力,但也要面對失掉客戶的風險。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文杰,卻從中看到了發展低碳物流的機遇。在4月15日召開的中國(濰坊)交通物流發展高峰論壇上,他表示,當前物流運行總體效益偏低,集約化程度不高,物流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廢氣污染和廢棄物,加重交通堵塞,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碳排放量。
張文杰說,發展低碳物流,就是在物流活動中尋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機會。對企業來講,要對運輸路線進行合理規劃,優先選擇高效能的運輸方式,運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減少運輸工具的空駛率、空轉率,提高運行效率,同時還要提高包裝的重復使用率,優化倉儲設施布局等;對有關部門、機構來講,要建立有利于低碳物流發展的政策法律環境,強化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意識,為低碳物流提供生存空間,特別是要引進、吸收和創新低碳技術,建立低碳物流技術體系。另外,要解決冷鏈運輸當中的保溫、制冷和貨運車輛、船舶的節能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為物流業的低碳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與發展低碳物流相關,在這高峰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分析了物流企業發展方向。他把物流企業向社會提供的服務概括為兩類,一是通用類,包括倉儲、運輸、貨運代理、快遞等,其特點是不分行業,不分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目前在市場上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競爭非常激烈,利潤率較低;另一類是專業類,包括鋼鐵物流、食品冷鏈物流、服裝物流、快速消費品物流等,其特點是提供非標準的個性化服務,目前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利潤率較高。
戴定一說,專業類物流企業通過整合、優化服務流程,滿足客戶發展的需要,創造了新的價值。比如做鋼鐵物流的企業,為客戶提供了從采購、供應、倉儲運輸、銷售到回收的整套服務,形成了一個供應鏈。選擇這種商業模式的企業,并不謀求馬上做大,而是要做深,做到客戶離不開。他的發展方向不是做得比別人更便宜,而是做得更好;不是加大客戶的物流量,而是幫客戶減少物流量,最終實現雙贏。
戴定一還提到,超市里的某種商品搞促銷,打折力度都一樣,是七五折好賣,還是買一件另一件半價好賣?一家大型連鎖超市通過監測客戶消費習慣,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后者。他以此為例指出,物流企業正向數據中心的方向發展,數據中心成為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采購、運輸等其他業務能外包的則盡量外包。但更多的時候,人們習慣于把發展物流簡單地看作建設物流園區、圈地、修路、買車等單點投資行為,偏重于硬件建設,對軟件建設重視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