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5-27 09:28:43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中國一個泱泱大國,經濟發展也是一日千里,隨著信息化的來潮,物流業也勃勃興起。
從計劃經濟下的"儲運"到改革開放中的"物流",物流跟隨中國經濟發展的沿革完成了數次角色的轉變。追憶共和國經濟發展的60年,我們已經無法找到詳實的資料,復原計劃經濟下的"物流"形象,僅能以改革開放為起點,對現代物流的發展做以小節。從概念興起到學術熱潮、從國有企業到民營資本、從高校教育到示范基地、從地方產業到國家規劃,我們將與您一同回顧中國現代物流走過的一個第一步!
"物流"第一次走進中國:
1979年,由當時國家物資總局局長李開信和副總局長余嘯谷同志帶團出席了日本國際物流會議,首次把"物流"概念引入國內,緊接著開展了一系列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
第一個學術報告:
1979年10月,國家物資總局儲運局副局長桓玉珊以《國外重視物流研究》為題向近二千名聽眾作了學術報告,之后并在雜志上發表同名文章。
第一個學術性組織:
1984年8月,國家計委柳隨年副主任擔任會長的"中國物流研究會"成立,成立大會收到李鵬總理的祝詞,這是我國第一個以物流學科名字作為全國性學術組織名稱的突破了部門界限的學術性組織。
第一本以"物流"命名的雜志:
1984年8月,中國物流研究會出版了《中國物流》雜志,這是我國首次以"物流"命名的雜志。該雜志只出版一期便夭折。
第一個物流管理工程碩士培養方向確立:
1984年,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第一個確定了碩士培養的物流管理工程方向。
第一本國外物流譯著:
1986年2月,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署名為吳潤濤、靳偉、王之泰的翻譯著作《物流手冊》,這是我國第一次全面、系統翻譯發達國家物流的書籍。
第一個高校本科物流專業:
1987年,北京物資學院設立了高等學校本科物流專業。
第一次國際性物流會議:1989年4月,中國物資經濟學會在北京承辦第八屆國際物流會議,21個國家的代表團與會。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國內召開國際性的物流會議。
第一個以"物流"命名的學術機構:
1990年,北京科技大學成立以吳清一教授為首的"物流研究中心",這是我國第一個以"物流"為學科名稱的正式研究機構。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配送"一詞:
1992年,李鵬總理在全國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為企業服務的原材料配送中心"。這是在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到"配送"這種現代物流的形態。
第一個民間資本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成立:
1994年,我國第一個民間資本創建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寶供物流公司在廣州成立,并成功地承擔美國寶潔公司產品在中國大陸的分銷物流。
第一次招收物流管理工程方向博士:
1996年,北方交通大學在我國首次招收物流管理工程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公開講話談及現代物流:
1999年11月,由中國航務周刊承辦,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與世界銀行聯合主辦,邀集中國與物流相關主要部門和領域,在北京聯合召開"現代物流發展國際研討會"。國家領導人吳邦國在大會上講話,強調要重視發展現代物流,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公開講話談及現代物流。
中國的物流來還在不斷的進步,做大做強,當然這還有待于從事一線物流企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