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7-12 09:56:41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央視連續多期報道"聚焦中國物流業的頑癥",可謂在物流業乃至中央政府層面都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后續效果也異常顯著。國家政策頻出,從"物流國八條"到"五部委聯合發文治理亂收費",再加之在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中國物流業可謂進入了一個新的"政策季"。政策頻出對于本身處于亂象頻現的物流業自然是利好消息,但業界人士也在擔憂,新近出臺的政策是否會重蹈《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覆轍,雷聲大而雨點小,對于行業亂象治理、肅清物流業發展環境作用有限。
國家重視、政策頻出,加之媒體的推波助瀾,2011年物流熱度可謂有增無減,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張曉東在談到"物流熱"時表示,"在"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將面臨著一些重大形勢,鐵路、公路、機場建設都會超常規發展,各地物流園區節點網絡化開始加大,以及物流與生產、商貿、金融的融合的速度也會超越以往,"十二五"將會成為物流發展的大好時機。"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現在國家正處于"十二五"開局之時,而當前的"物流熱"無疑透露出"十二五"期間中國交通運輸業、物流業要大刀闊斧求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大小物流企業7萬家以上,可謂魚龍混雜,亟待行業兼并整合,業內人士坦言,國家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完善市場環境和體制。從這一點來看,國家的鼓勵政策無疑會對肅清行業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清華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繆立新教授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八條"的出臺將會給物流業帶來好的正面的、積極地影響",如降低物流用地的價格,這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時稅收政策上統一到3%,對減少物流流通環節均會起到積極作用。
政策出臺即意味著一場新變局乃至變革地開始,物流企業置身于政策環境,要從中尋找機遇但不能過度依附,企業發展仍要靠自身業務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中國遠洋物流公司總經理葉偉龍某論壇發言中強調,中國的物流行業政策必不可少,但更應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及企業自身對物流的認識去改變和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只有如此才能達到中國物流業從上而下的整體提升,而不只是政策的獨角戲。
近期出臺的物流業政策中,除鼓勵大型企業的并購重組外,并未因具體企業類型、性質而有所差異,而作為一個外資企業的重要負責人,UPS亞太區公共事務副總裁相峰先生則對此提出了建議,他表示,站在一個外資企業的角度,如果可以補充一個國九條的話,特別想提的一點是在物流企業跟網商企業之間,尤其是傳統快遞企業跟電子商務企業之間,以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甚至包括外資企業跟本土的成長型企業之間,如何創造一個公平平等的競爭環境,這是國內所有的政策制定部門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在中小物流企業的眼中,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是否能夠達到一致、能否雨露均沾,還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