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廣東省道安辦召開6月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分別發布了端午假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情況和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情況。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全省危化品安全生產整治的工作部署,全面開展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工作。
1.全面開展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工作
2020年為排查整治階段
計劃建立運輸企業、車輛、駕駛人等方面問題隱患和制度措施“兩個清單”,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整改要求,堅持邊查邊改、立查立改,實施閉環管理、對賬銷號。
2021年為集中攻堅階段
針對“兩個清單”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現場會、“開小灶”等方式逐項解決,并總結推廣一批地方和部門整治經驗做法等措施,加大專項整治攻堅力度,落實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道路運輸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預控體系,推動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22年為鞏固提升階段
推動“兩個清單”全面銷號,存量清零。組織各地深入分析道路運輸安全共性問題和突出隱患,深挖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技術標準、政策措施層面需要建立健全、補充完善的具體制度,逐項推進落實。

2.逐企、逐車、逐人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
01
不漏“一企一戶”
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大檢查行動
全省全面深入排查企業經營資質動態保持情況,主要負責人履行:
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情況;
安全生產制度建立和運行情況;
安全生產經費提取和使用情況;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落實情況;
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生產安全事故后期落實整改情況等企業管理情況。
力爭在7月底前,全部落實省內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的檢查行動。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整改不落實的,實施現場整改。不能立即開展現場整改的,一律停業停產整改。對在規定期限內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依法采取暫停、吊銷、注銷經營資質處理。
同時,進一步規范危險品運輸企業市場準入管理。對新增的危險貨物運輸企業,采取市場進入承諾制,要求申報人在申請階段承諾不出租出借資質,不掛靠經營車輛;嚴格企業經營資質動態保持,實施道路運輸企業、站場經營資質專項清理核查,嚴肅查處資質、資格虛假申報、出租、出借行為,資質人員缺位、資格證書掛靠行為。
全面實施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承諾制。在道路危運行業實施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十項承諾制”,承諾:
嚴格落實企業資質動態保持;
嚴格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七項職責;
嚴格按照許可條件依法經營;
嚴格按照法規要求提取使用安全生產經費;
健全實施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雙重預防機制;
嚴格落實對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要求;
嚴格實施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年度累計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導致3人以上死亡視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接受停產停業整頓;
不接受車輛掛靠經營和不出租出借經營資質;
不招聘用“黑名單”從業人員。
違反承諾一經發現,暫停辦理交通運輸各類新增業務1至3個月,并接受依法頂格處罰。

02
不漏“一車一罐”
組織開展安全技術條件大檢測行動
嚴格督促相關企業組織開展對所屬經營車輛、槽罐,實施全覆蓋、無盲區安全技術條件檢測,列表登記檢測情況、建立隱患臺賬。
全面清理整治企業經營車輛權屬關系,將掛靠經營行為作為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和事故隱患對待,逐車登記產權、性質、經營權屬,健全車輛檔案,實行一車一檔。
納入企業承諾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承諾對車輛的法律權屬,保證權屬所有并承擔法律責任、履行法律義務。
要求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對經營車輛、槽罐的安全檢測排查,列表登記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報地市交通運輸局或港口管理部門,納入行業重點監管。
03
不漏“一人一崗”
盡快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大培訓行動
組織安全專家優秀課件、典型事故案例視頻、崗位應知應會上線,對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從業駕駛員、押運員,實施全覆蓋教育培訓行動。
嚴格督促企業參加宣教平臺培訓或自行組織安全培訓,處罰一批安全教育培訓不落實企業,清理一批安全考核不合格從業人員。
計劃10月底前,全面完成對行業危險貨物作業從業人員輪訓工作。

3.繼續加大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事中事后監管力度
01
建立高風險企業和人員曝光機制
在三年專項整治期間,計劃每半年按照隱患排查治理落實情況、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情況、車輛和駕駛人違法違規等情況,列具“高危風險企業”“突出違法車輛”“終生禁駕人員”名單,持續在相關媒體和行業內部曝光。對曝光的企業、車輛、人員,實施限制經營、限制新增、限制從業范圍等措施。
02
加強動態監控平臺運行監管
進一步規范動態監控系統服務提供商管理,建立監控質量信譽考核機制,采集監控服務提供商質量、信譽情況,建立市場淘汰退出機制。將監控系統運行情況納入事故調查追責范圍,嚴格查處監控系統數據篡改、信號異常和企業監控脫崗失職行為;
推動建立第三方專業化監測服務機制。結合推動安全生產責任險工作,推動建立危運車輛的第三方監測平臺,引入第三方專業化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建立車輛從停放、啟動、運行、裝卸載和司機駕駛行為、車輛行駛行為的全主體、全鏈條、全流程動態監測機制。
推動廣東省高速公路重點車輛動態監管預警系統應用。加大日常執法查處力度和事故追責深度,落實“四不放過”,從根本上改變部分企業“動態監控形同虛設”局面

03
全面實施危險化學品“電子運單”工作
加大推動全省電子運單系統建設力度,切實建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全流程、全鏈條監督管理機制。計劃年底前組織省內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及車輛和交通執法部門,全面落實“電子運單”工作,規范“電子運單”的使用和行政處罰機制。
在省、市兩級,主動與應急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危化品監管系統進行對接,及時發現并打擊各類托運、承運危險化學品的違法違規行為,打造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互聯網+安全監管”共建共治共享平臺。
04
嚴肅事故調查,落實運輸企業責任
強化事故原因追查,依法依規從嚴查處責任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含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相關責任人,嚴格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管理責任。
對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企業實施3到6個月停產停業整頓,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企業,按經營業務事項清退出道路運輸市場。倒逼企業負責人加強對掛靠車輛的管理。
下一步,省交通運輸廳將會同省公安廳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充分發揮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平臺作用,與省直各有關部門協同聯動,強化整治行動實施。綜合運用明察暗訪、突擊檢查、隨機調查、通報、約談、警示、曝光等手段,督促各地各級落實整治任務;同時,也希望通過新聞媒體的關注監督,鼓勵公眾參與,形成專項整治、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