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2-06 09:24:03 | 來源:交通運輸部
202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指出,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交通運輸連接生產和消費兩端,是現代流通體系的基礎依托,也是經濟良性循環的重要環節。2021年1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加速完善”的發展目標,并聚焦根本問題提出了五大重點任務,對于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承前啟后,交通物流發展步入關鍵期
交通運輸是物流業的基礎環節和重要載體,在推進物流業發展中具有基礎和主體作用。2013年,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交通運輸推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統一了行業思想認識,提出了7方面26項主要工作,實現了對交通運輸物流供給結構的系統設計。2016年,交通運輸部印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2020年,國辦轉發《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將降低物流成本作為重點工作予以推進,成效顯著。到2020年,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分別覆蓋99%和98.6%的2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超過20%,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速超過30%,網絡貨運新業態整合貨運車輛超過200萬輛,五年來累計降低物流成本超過4800億元。
總體來看,我國交通物流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總體仍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期。一是運輸結構調整仍需優化,多式聯運占全社會貨運量僅3%左右,美國2017年為6.6%。二是農村物流體系仍有短板。雖然農村公路網絡加快完善,但快遞直投到村比例僅50%。三是專業供給質量仍需提高。冷鏈物流、航空物流、應急物流、?;肺锪鞯壬形葱纬删W絡化、高效能的特色服務體系。四是物流市場主體仍需優化。排名前50的物流企業市場份額不到10%,境外物流主要依靠采購國外企業服務完成。五是全鏈條要素仍需整合。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等環節缺乏系統化整合,雖然運輸環節成本不高,但全鏈條交叉環節多、協調難度大,成本總體偏高。
系統推進,交通物流領域布局全體系
“十四五”開局之初,《意見》的出臺,既順應了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落實了交通強國建設內在要求,更貫徹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兑庖姟穲猿窒到y觀念,在做好轉承接續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并作為發展的五大重點之一,更加強調交通物流領域發展的系統性、全局性和協同性。在一定程度上,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可以細分為基礎要素、組織服務、市場主體、行業治理四個部分。其中,基礎要素是保障貨暢其流的“硬基礎”,組織服務是推動貨優其流的“主引擎”,市場主體是實現推陳出新的“活細胞”,行業治理是維護行業健康有序的“軟約束”。
《意見》聚焦問題,圍繞交通物流體系的構成要素,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基礎要素方面,《意見》提出,要加強中西部地區干線鐵路建設,推動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待貫通路段建設和擁擠路段擴容改造,促進區域港口合理分工、協同發展,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網、航路航線網和寄遞網建設,推進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組織服務方面,《意見》瞄準運輸結構、兩業融合、專業物流和應急物流等痛點、熱點領域,提出了多式聯運、兩業聯動、快遞進廠、冷鏈物流、電商物流、快遞進村、應急物資運輸保障等重點方向。在市場主體方面,《意見》提出,要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規范網絡貨運發展,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建設面向全球的運輸服務網絡。在行業治理方面,《意見》提出,要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持續深化交通運輸“放管服”改革,推動法規、標準的制、修訂。
創新驅動,交通物流發展謀劃新舉措
《意見》指出了交通物流體系依托“大交通”、發展“大物流”、匯聚“大產業”、服務“新格局”的發展路徑,對“十四五”期有關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傮w來看,當前物流業將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進一步聚焦降本、增效、提質,需要以創新為破局的先手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十四五”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頭五年,結合《意見》的發展導向和202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的精神,交通運輸要推動“四個創新”,求實效,加快建設現代交通物流體系。
一是網絡創新。推動“老基建”和“新基建”協同發力。一方面,結合國際合作、城鎮體系、產業布局的調整,提升重點口岸通過能力、區域多式聯運通道能力、城鄉雙向流通能力,加快完善國際、區域、城鄉物流網絡。另一方面,依托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全面支持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能航運試驗區、智慧樞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數字驅動的網絡基礎。
二是組織創新。以多式聯運為重點,推動形成“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宜空則空”的運輸局面,大力發展內外貿貨物混編的中歐(亞)班列、高鐵貨運、陸海快線、全貨機+卡車航班、滾裝甩掛,創新“干線多式聯運+區域甩掛分撥”發展模式,鼓勵網絡貨運整合資源、規范發展,完善站到門、門到門、點對點等多種面向大型廠礦、制造業基地的多式聯運服務產品,推廣貨運“一單制”,推進“運貿金一體化”發展。
三是技術創新。圍繞標準化、智能化、清潔化,加快裝備水平提升、技術普及應用。一方面,推動超長半掛車等非標貨運車輛治理,引導企業加快更新淘汰不合規車輛,促進標準化車型更新替代,大力推廣新能源貨運車輛,積極踐行“碳中和”。另一方面,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物流領域的運用,推動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區塊鏈技術、5G+AR物流作業等新服務模式發展。
四是制度創新。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的現代化治理體系,探索完善交通物流領域的“信易+”工程,通過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形成涉及行政審批、車輛通行、稅費政策等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發揮信用在提高運輸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