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25 16:41:30 | 來源:新快報
8月25 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廣州市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下稱:《規劃》)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旭提到,該委牽頭組織編制的《規劃》,經市政府審議通過,將于近日印發實施。
作為全國首個城市級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陳旭表示,它對未來一段時期廣州加快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義。《規劃》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重點依托機場、港口、鐵路等交通樞紐優化物流設施布局,支撐構建更為高效順暢的物流體系。
《規劃》明確,到 2025 年,廣州要構建形成 " 樞紐 + 通道 + 網絡 " 的交通物流網絡,推動形成陸海空聯動、區域協調互濟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物流中心和亞太地區供應鏈組織中心,引領大灣區區域內外物流和供應鏈組織化、網絡化、一體化運行,實現交通物流樞紐更加集約高效、交通物流通道網絡更加完善通暢、物流服務效能顯著增強的階段目標。展望到 2035 年,廣州要建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地。
《規劃》明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建設國際物流中心,海陸空同向發力,從四 " 大 " 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務。
首先,打造大樞紐,構建 "5+10+N" 物流樞紐布局體系,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規劃》重點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南沙港區、鐵路樞紐等布局 5 個特大型物流樞紐,圍繞重點產業區、珠江航道、鐵路貨站、高速公路建設 10 個大型物流樞紐,基于制造業、商貿業等價值園區規劃 N 個物流骨干節點,優化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樞紐為核心、大型物流樞紐為骨架、物流骨干節點為補充的 "5+10+N" 空間布局。圍繞樞紐圈層化布局主導產業,建設承載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國家物流樞紐,探索 " 交通 + 物流 + 產業 " 融合發展的樞紐經濟新模式。
同時,拓展 " 海陸空 " 大通道,完善暢通現代產業供應鏈。《規劃》提出,打造 " 陸海空互濟、四面八方、四通八達 " 物流大通道網絡,有機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織密 " 國際空中絲路 ",拓寬海上絲綢之路航運通道,完善陸路出境物流通道。
搭建大平臺,推動現代物流高效服務。《規劃》提出,建立多部門資源共享的物流公共平臺,打通機場、港口、鐵路物流及信用信息節點。優化提升國際貿易 " 單一窗口 " 功能,協同推進 " 智慧海關 " 建設,創新水陸聯運貨物監管模式,推動口岸通關全程無紙化、智能化。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完善多式聯運服務網絡。
此外,營造大環境,引導交通物流融合創新發展。《規劃》提出,加快發展冷鏈物流、電商物流、應急物流等現代物流新業態,探索發展網絡貨運、高鐵物流、通航物流等現代物流新模式。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商貿服務業、大灣區 " 米袋子 "" 菜籃子 "" 果盤子 " 產銷保障等,做強現代制造業供應鏈、創新商貿流通供應鏈、健全現代農業供應鏈。打造一批在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領域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集成服務能力的 " 廣州服務 " 供應商,推動物流行業聯盟化發展。
對照工作目標和任務,《規劃》清單化梳理出了 " 十四五 " 時期重點推進的 " 十大工程 " 和 " 百大項目 ",明確了責任主體和時間節點。其中 " 百大項目 " 估算總投資超過 6000 億元," 十四五 " 期間預計投資超過 3500 億元,為《規劃》實施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