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就《“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有關情況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介紹,現代物流兼具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雙重特點,不僅是促進市場供需對接和實體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礎,而且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據行業協會統計,我國物流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對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應對疫情期間,現代物流在保障生活物資供應、維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水電氣等重點行業一樣,成為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重點從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更好發揮現代物流民生保障作用:一是支撐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完善商貿、快遞、冷鏈物流網絡,健全城市特別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設施網絡,加強重點生活物資保障能力;補齊農村物流設施和服務短板,加快工業品下鄉、農產品出村雙向物流服務通道升級擴容、提質增效,擴大優質消費品供給。二是保障食品藥品消費安全。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鏈物流設施,加強生鮮農產品檢驗檢疫等質量監管。加快建立覆蓋冷鏈物流全鏈條、醫藥物流全流程的動態監測和追溯體系,提升冷鏈物流質量保障水平。三是支持新業態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穩步發展即時配送、網絡貨運等新業態新模式,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保障就業人員合法權益。
近期,我們將重點推進兩方面工作:一是促進即時配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即時配送是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力眾包等模式,實現點到點、無倉儲、無中轉、即需即送的快捷物流服務。在餐飲外賣特別是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帶動下,即時配送實現高速發展,在保障生活物資供應、改善居民消費體驗、促進擴大消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有關行業協會反映,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訂單預計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元。作為跨界融合的新興現代物流業態,即時配送與現行政策體系、管理機制不完全適應,行業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包括適應即時配送特點的政策框架體系不完善、傳統勞動保障制度不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需要、平臺企業協同管理作用發揮不足以及標準規范、配套設施設備不健全等。對此,我們正在牽頭研究制定綜合性政策文件,加強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進一步促進即時配送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推進城郊大倉基地布局建設。城郊大倉基地直接面向城市消費市場,具備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綜合服務能力,與即時配送等新興物流業態緊密相關,是優化城市物流體系、完善城市消費流通網絡、提高城市應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我們正在組織開展城郊大倉基地布局建設研究工作。初步考慮,擬重點面向大城市布局建設一批城郊大倉基地,統籌發揮城郊大倉基地貼近消費市場、綜合服務能力強,以及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資源集聚能力強、服務輻射范圍廣、一體化運作效率高等優勢,推動形成“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城郊大倉基地”的生活物資物流設施網絡,有效提高城市物流體系“平急轉換”水平、城市生活物資和消費品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