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5-08 16:36:47 | 來源: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關于提振消費促進市場繁榮的若干措施》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廣州市商務局反映。
廣州市商務局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2020年5月7日
關于提振消費促進市場繁榮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將疫情對全市經濟發展影響降到最低,現提出以下措施:
一、活躍消費氛圍
(一)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組織開展覆蓋零售、餐飲、住宿、家政、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暖愛廣州”年度行動,吸引全城商業綜合體、餐飲集聚區、家政服務和文化旅游企業共同參與,推出消費優惠,提供暖心服務,實現暖市、暖企、暖場。舉辦“花開盛惠·快樂廣購”促消費活動以及廣州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等系列節慶活動。打造廣州直播電商節,聯動各大直播電商平臺,集中流量支持“廣貨”直播銷售,幫助商家做大網絡零售額,激發民眾網上消費熱情,促進網絡消費。(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宣傳引導消費。加強宣傳造勢,組織中央、省、市主流媒體開展我市促消費宣傳報道,推出系列促消費專刊,廣泛傳播商家消費資訊,推廣優質商品和服務,引導消費風尚。廣泛利用新媒體搭建促消費宣傳平臺,通過影音、圖片、文字等形式立體推送購物、餐飲、旅游等方面的信息,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打造網紅購物點、旅游點和打卡點。(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支持企業開展戶外促銷活動。放寬商貿企業利用廣場等室外場地、紅線范圍內的停車場等進行戶外促銷活動的限制,明確戶外活動審批要求及流程,優化經營性臨時占用城市道路許可、臨時戶外廣告設置許可審批,簡化申報流程,縮短審批時間,促進營造消費氛圍。(各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消費領域信用機制。開展放心消費共建活動,將一批誠信經營、主動解決消費糾紛、消費者滿意度高的優秀企業納入放心消費共建單位,加強宣傳,張貼政府部門統一制定的放心消費標識,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鼓勵境內外游客放心消費。依法依規認定消費領域重點關注名單,充分發揮12315舉報熱線作用,大力開展消費投訴公示,促進經營者落實消費維權主體責任。(市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化市場供給
(五)提升商品和服務競爭力。積極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瞄準智能產品、重點服務消費等領域提升質量水平。在重點消費品、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推進綠色制造,鼓勵、支持企業開發綠色設計產品。深入推進出口食品企業“同線同標同質”,并逐步推廣至日用消費品及工業產品。督促企業在同一生產線,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內銷和出口產品。推進消費品標準與國際中高端消費品標準接軌,推動家用電器、兒童和嬰幼兒用品、文教體育用品等行業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廣州自主品牌建設。搭建都市消費工業“新品、名品、優品”發布平臺,提升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樹立一批在質量管理、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具有廣泛示范性的全國和行業質量標桿,促進廣州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數量不斷增加。制定實施老字號商標宣傳、保護、培育措施,積極推進“老字號一條街”、“非遺街區”等項目建設。分類引導老字號、非遺產品企業申請商標注冊,規范商標使用。指導改制重組的老字號企業加強對老字號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借助廣博會平臺組織承辦廣州市品牌農產品博覽會。(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國資委、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提升進口消費品質。依托21世紀海上絲綢博覽會等平臺主動擴大進口,豐富進口品類,進一步增加市場優質商品供給。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鼓勵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首發或同步上市新品,鼓勵線上率先實現境內外商品同款同價。引導跨境電商企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建設海外倉、物流園區、物流基地等,完善進口供應鏈。建設集展覽、進口貿易、供應鏈管理、進口食品加工、物流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首個食品集散中心,打造海外食品進入中國的橋頭堡。對南沙自貿試驗片區內進口的短貨架期食品,按照海關總署要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優化鮮活農產品檢驗檢疫流程,加快通關放行。(市商務局、貿促會,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南沙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發展免稅購物。進一步做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實施,研究增設退稅口岸,加強政策宣傳,優化退稅流程,擴大退稅商店數量規模,探索研究開展小額“即買即退”試點,支持創建離境退稅示范街區。加快發展白云國際機場、廣州東站等口岸免稅店,支持設立南沙郵輪母港口岸免稅店。積極爭取政策突破設立市內免稅店,引導消費回流,釋放免稅消費潛力。(市商務局,財政局,廣州海關,廣州市稅務局,南沙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消費模式
(九)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舉辦專業市場與直播電商對接大會,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批發+直播帶貨”新模式,推動100家以上的專業市場應用直播,創新營銷新模式。支持重點商圈引入電商直播基地,引導商業綜合體運營商開拓線上業務,打造線下場景體驗展示與線上交易相結合的新消費模式。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融合創新發展,支持實體零售商店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推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建設實體零售商店、O2O(線上線下)體驗店。推動傳統粵菜館、老字號餐飲店等上線經營,探索網絡直播與餐飲融合發展新模式,組織“網紅探店”“商戶吃播”等活動,打造“線上美食之都”。(市商務局負責)
(十)打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消費品牌。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為重點,打造一批具備嶺南特色、影響力大的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策劃舉辦系列夜間活動,打造一批夜間消費分類地圖,一批夜間消費名店榜單、一批24小時無人連鎖店。推動夜宵、夜購與夜游、夜娛、夜賞、夜跑、夜讀等融合發展,豐富夜間消費業態。出臺夜間消費扶持辦法,優化夜間消費發展環境,鼓勵夜間延時服務,開展夜間特定街區外擺試點。(各區政府,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發展健康養老家政消費新模式。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創建一批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開展養老機構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和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專項行動,實施養老機構管理規范。創新推進 “家政+養老”融合試點,推動家政養老融合發展。支持家政服務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做大做強。推進家政“安心服務證”項目,營造持證用證、查證驗證及評價持證服務的良好行業氛圍,推進我市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家政服務勞務對接扶貧行動,勞務招聘對接活動中側重向對口地區貧困勞動力提供家政服務企業就業崗位;深化勞務交流合作機制,建立勞務輸出基地,引導家庭服務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就業,擴大家政服務供給。(市民政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消費升級
(十二)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對置換二手車的消費者,在我市注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標準新車的,每輛給予3000元獎勵;購買安全高效且技術先進的低油耗汽油車、節油效果明顯的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每輛給予6000元補助。對于2000年7月1日以來在我市注冊登記的汽油車提前一年及以上報廢,并在我市注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安全高效且技術先進的低油耗汽油車、節油效果明顯的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或純電動高級車型的,按《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明確的標準給予補助。進一步落實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配建標準,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2020年3月至12月底,按照鼓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原則,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綜合性補貼。簡化二手車交易流程,便利二手車流通。支持家電經銷商通過發放消費券、開展以舊換新補貼等方式促進綠色家電、智能家電消費。具體補貼政策以相關實施細則為準。(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交警支隊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擴大時尚消費。提升廣州國際時尚周影響力,促進廣州時尚周與全球四大時裝周的合作交流,把中國(廣州)國際時裝周打造成國內時裝成衣、珠寶首飾、皮具箱包、化妝造型、家居裝飾等新產品、新設計、新技術的頂級專業發布平臺。推動專業市場提升高端時尚品牌占比,增加時尚發布和展示元素,加快培育本土時尚品牌。發展“首店經濟”,鼓勵品牌開設亞洲首店、全國首店、廣州首店。支持舉辦大型全球新品首發活動,對開展新品發布活動給予場地、宣傳等方面的支持。培育新品首發平臺和服務機構,發展集時尚設計、展示、發布、購物、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時尚消費新模式。(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開辟信息消費新空間。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5G和移動互聯網、北斗衛星導航等新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創新應用,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加快5G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商用步伐,完成中心城區等重要區域的5G信號覆蓋,促進5G相關產品消費。支持本地電商平臺企業在穗擴大業務,推動各類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旗艦店建設,大力推廣信息新技術新產品,培育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產業新增長點。(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文化旅游市場消費活力。開展“廣州人游廣州”活動,推出一批文化旅游體驗點、一批廣州旅游網紅打卡點、一批精品旅游線路,舉辦雕塑藝術鄉村巡展,組織藝術院團進社區、進景區,加大文化惠民力度,開展“文化有約·精品巡演”和“文化進萬家”活動,激發市民文化旅游消費意愿。增加高端文化旅游產品供給,引進世界著名巡游設計公司策劃舉辦“廣州世界嘉年華”大型巡游活動,推動非遺產品和文創產品進景區、進博物館、進商場,打造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廣州藝術博覽會、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等文化旅游節展品牌,壯大動漫網游、數字文博、電子競技、在線旅游等新業態。開展“百趟列車進廣州”活動,舉辦“廣州文化旅游品牌國際傳播季”,加大線上線下旅游推廣力度,持續擦亮廣州城市旅游品牌,大力吸引國內外游客來穗。(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負責)
(十六)發展全域旅游。充分發揮番禺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引領作用,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推動從化、增城、越秀、天河、海珠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廣州文化旅游新名片。(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番禺區、從化區、增城區、越秀區、天河區、海珠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消費載體
(十七)促進商圈繁榮發展。積極培育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上下九商圈等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示范區”,推進廣州塔文商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鼓勵建設“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智慧商店”,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商旅文體協同,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依托廣州北京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推動北京路步行街業態提升,用好業態提升資金扶持政策,支持引入知名品牌旗艦店或區域首店,以及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文化創意等特色品牌店。進一步改善重點商圈交通環境,建成智慧停車引導系統。加快推進番禺萬博商務區等新興商圈發展,加大非中心城區的商業網點布局,推動番禺、增城、從化等區域建設一批購物中心,打造特色商業集聚區。(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速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推動專業市場向高端服務型、總部型、展貿式、電商化、國際化和創業創新型等現代市場轉型發展。鼓勵專業批發市場批零結合等業態創新,融合發展體驗式購物等新發展模式。推動專業批發市場完善提升零售、餐飲等綜合性功能。支持品牌市場打造時尚產業公共空間,推動原創品牌營銷,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市場和網紅品牌,提升人氣流量和場景體驗。支持流花、站西、三元里等批發市場集聚的商圈舉辦服裝節、皮具節、鞋業節等活動。支持專業市場品牌企業組團通過廣交會等拓展銷售。(市商務局負責)
(十九)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城市配送物流網絡體系,開展城市配送節點的升級改造工作,推動整體物流配送網絡建立。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鼓勵農產品產地建設規模適度的冷鏈設施。(市商務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壯大企業主體
(二十)支持企業規模化發展。對我市銷售額超百億、零售額超十億、住宿餐飲業營業額超一億、游客接待量超千萬的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幫助企業壯大發展。為商貿和文化旅游企業提供政策、資金和金融支持;創建國家、省、市級文化旅游示范園區,發展超高清視頻和動漫產業。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定點扶持重點文旅企業擴大消費市場。引進建設一批重大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培育龍頭文化旅游企業。(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財政局、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上述措施有效期自印發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有明確規定期限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