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8-31 15:25:57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小城中心有三家鐘表店,依我看,那可能是世界上風景最優美的鐘表店了——近看天鵝悠悠的琉森湖,遠眺白雪皚皚的鐵木力山,一邊怡然欣賞美景,一邊聽著銷售小姐溫言細語地介紹各款鐘表的性能——在這兒買一只心儀的手表真是得其所哉!現在,這樣的寶地終于讓咱們中國人發現了(當然,也有一說是日本人最先發現的)。
每天中午12點以后,隨著旅游大巴駛入小城,成百上千的中國人蜂擁而入這三家剛才還是雍容靜謐的鐘表店,并在剎那間將其變成了北京、上海街邊那種常見的人聲鼎沸、熱情洋溢的菜市場。浪琴、天梭一瞬間變成了土豆白菜,江詩丹頓、百達翡麗才是海鮮龍蝦。我目睹一位仁兄連VIP室都不進(已經讓其他中國人占領了),半倚在柜臺邊,就氣定神閑地買了四塊百達翡麗——最便宜的一款百達翡麗也得要十五六萬元人民幣!Bucherer鐘表店的一位導購小姐不無惆悵地告訴我:“每天,從中午12點到晚上6點,90%以上都是你們中國人,這里的下午已經讓你們占領了!”
保守估算:每天500名中國人,人均購買力3000瑞郎,一年按300天的有效消費時間計算,每年中國人民給琉森——這個8萬人口的瑞士小城至少貢獻了4.5億瑞郎(約合31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但是,他們會靜靜地坐在湖邊欣賞暮色中如瑪瑙般的琉森湖嗎?他們會在晨曦中的卡貝爾橋畔眺望鐵力士雪山山頂噴薄的日出嗎?他們品嘗過琉森湖特產的美味炸小魚嗎?他們嘗試過與野鴨、天鵝們肩并肩地在琉森湖中暢游嗎?這才是真正的琉森,而不僅僅只是鐘表店——唉,我們這些只知奉獻、不知索取的中國人吶!
但凡能到瑞士旅游且能購買高檔手表的,應該算是先富起來的那撥人了吧。這些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同時創造了一項奇跡:短短20年,把一個不知奢侈品為何物的中國,變成了奢侈品消費總額排名全球第二大的國家。“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增至94億美元,全球占有率為27.5%,并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將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額首位”——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一份報告提供的數據。雖然社科院經常無厘頭,弄些房市評估、國力評估之類的東西遭人笑罵,但這份數據應該還算靠譜。
問題不在于奢侈品。“富貴不還鄉,猶錦衣夜行”。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很多人永志不忘。其實不光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也這樣。要不為什么這三個東亞國家都是奢侈品消費大國呢!只不過現在的人們只知項羽的豪氣當歌,不太過問他后來的悲慘結局。
為什么中國人這么熱衷于買奢侈品?原因說起來很復雜。“官本位”千年猶在。就目前社會地位而言,政府官員高過國企高管,國企高管高過外企金領,外企金領高過私營企業主??纯磿h或飯局上的排位,便知此言不虛。先富階層拿?奢侈品至少能聊勝于無吧:我就能帶幾十萬的表,你政府官員敢嗎?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奢侈品在當今中國不單單意味著品味和時尚,更是社會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敲門磚和潤滑劑。幾乎所有腐敗官員的贓物中都不會缺少奢侈品。我堅決不相信,那個一氣買了四塊百達翡麗的老兄全是留給自己戴的。
對失去財富的恐懼和焦慮亦是奢侈品消費的助推劑。中國的先富階層,尤其是其中的富豪階層對頂級奢侈品的消費,更多時候被其視為一種財產轉移或投資。在目前中國對私人財產缺乏明確的制度性保障和投資渠道受到相當大程度管制的情形之下,這種非常態的消費行為倒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他們的心態。
拋開那些靠貪污受賄而致富的腐敗官員不談,我無意、也不應指責中國的先富階層。實際上,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最豐碩的成果之一。正是他們的努力和創造,才使得中國擁有了100多年來最雄厚的國力。他們無須對貧富懸殊負責,但有責任改變自己看待財富和使用財富的方式。“施比受更幸福”,對于先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對于我們整個正蹣跚前行的民族,是時候去領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