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運輸部獲悉,2017年,我國物流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實現降低物流成本882.19億元。今年,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效益仍是主攻方向,改革將圍繞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優環境等繼續深化。
據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透露,今年將持續推進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物流企業成本,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鼓勵地方實行貨車通行優惠政策,擴大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試點,嚴格落實取消營業性貨運車輛二級維護強制性檢測,推進貨運車輛年檢、年審合并,精簡中央定價港口收費項目等工作。
針對交通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交通運輸部還將加快推動基礎設施聯網優化,包括新推動30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改善8個港區的鐵路和公路集疏運條件等。同時為提升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等領域服務水平,著力改善海運貿易便利化條件等,并通過推進“放管服”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等工作,增強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優化投資和市場環境。
在增動能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對外開放,推動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交通運輸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一帶一路”海陸運輸示范項目,配合相關部門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大數據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深入推進智慧交通試點示范建設,開展綠色港口、綠色樞紐創建行動,擴大綠色公路示范范圍,推動郵輪經濟發展等。